首页 / 大v / 从无人问津到真香警告,难道你还认为电动车是当年的鱼腩?

从无人问津到真香警告,难道你还认为电动车是当年的鱼腩?

闫闯说车

闫闯说车

很久前

不是有句老话么,“赶早不赶晚”,大概说的是想要做的,和必须要做的事,尽量提早去完成,不要总往后拖。道理肯定是没错,但在后面要说的这两件事上,却也未必适用,一个是关于北京摇号,另一个则是买台电动汽车。

我一直认为北京那块儿铁牌,是全中国最难拿到手的,而且没有之一。为什么这么说?你可能会说广州也限购呀,但好歹不是一刀切,“半摇半拍”给了有足够经济实力的人另一种可能。那上海呢?没错那是全国最贵的一块牌子,但至少用钱还能解决,况且还有一些新能源车型,享受着送牌照这种羡煞北京小伙伴的优惠政策。而在这偌大的四九城,不看脸就能快速获取指标的方法,要么有被骗的风险,要么就都写在刑法里了。

“不是不想爱,是怕受伤害”

时间倒回至2011年,北京拉开了摇号的大幕。包括我自己在内,其实周围的很多朋友起初都没有把它当回事,认为就算一次两次不中,有个几回也差不多了。况且那会儿还是每个月一次的摇号,池子里的总人数也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夸张。

不过随着次数的增加,现实的结果无情的给了我们这些天真的人一记响亮的大耳光……慢慢发现,指标这个东西,就像空气一样,它就在那里,却看不见也摸不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变成了一个只存在于理论上的事物。摇的早又如何?身边摇了10年没中的人比比皆是,多少人从一个青葱少年摇成了中年叔叔。

从激动的等待着每次“开奖”,到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看看,最后干脆忘了还有这么个事。正当北京的小伙伴们彻底要死心的时候,出现了这么个新东西——新能源指标。不摇号,只排队,排到即给,先到先得。听上去真不错,可实际情况如何呢?

并没有什么卵用,一边的燃油标仍然挤破头,另一边的电车指标白送无人领。原本以为新能源指标的加入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购车需求,但结果却是无人问津,这还是建立在政策上大力扶持的情况下。

一方面,人们对于这种相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还不高,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能拿的出手产品少之又少。在当时的新能源市场,100、200公里的就敢卖到十几万,即便是价格再高些到了二、三十万,也不过300、400公里,这还是官方给出的账面参数。就没有靠点谱的吗?有,但它们动辄百万,那些根本就不能飞进寻常百姓家中。也正是从那时起,电动汽车又贵又不靠谱的形象种在了消费者心中。

老想法,是时候改改了

2014年,全北京只有区区2万人左右购买新能源汽车。短短3年之后,热情的北京小伙伴们早早就把全年6万个新能源指标一抢而空。如今呢,在北京没有推出以家庭为单位申请指标之前,甚至要排到2028年才能拿到那块绿油油的牌照。人们已经从不信任、不买单,逐渐开始觉得电动真香了。

几年的时间,从避而远之到几十万人排队翘首以盼,新能源汽车的走红速度堪比北京的房价。这其中有的不光是“舍油求电”的无奈之举,恰恰还能反映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当然,更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政策的导向,以及越来越完善的配套补能设施。但最根本的,自然是越来越多好的、靠谱的产品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拿比亚迪举例来看看,你就知道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多么炙手可热了。7月份,比亚迪公布了其2021年6月的产销快报,总销量达到了49765辆,同比增长47.56%%。这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就占了41366辆(包含混动车型),同比增长192%%。我们可以把比亚迪看成是中国市场的一个缩影,整体新能源领域都在不断向上。电动汽车,已经从最初用户们的“占标工具”,厂商们的“积分手段”,变成了真正能够解决人们刚需的实用产品。

所以实质的变化到底都有些什么?正好最近有小伙伴在后台给我们留言,说北京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申请指标,他幸运的首次就拿到了盼望已久绿牌,15万左右选什么好呢?我们回到产品本身,看看现在十几万的电动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十几万的市场,往往是需求量最大的区间,这个级别的消费者,更加看重一款产品是否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各大主机厂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呢?要很好的性价比,要不错的实用性,要颜值足够能打等等,毕竟已经不是几年前了,只有在更多的方面表现出诚意,才能真正打动用户。

好的设计会讲故事

依然拿比亚迪的产品来举例,作为国内传统新能源品牌的代表,他们对全面均衡的解读又是什么?秦PLUS在还未正式亮相的时候,我们就有幸受邀来到了位于比亚迪深圳总部的“黑水晶”设计中心,这里是设计团队尽情挥洒汗水及创意的地方,那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所认可的比亚迪新车,许多都是从最初这里的一张手绘草图,慢慢走到我们大家身边的,秦PLUS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秦PLUS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混动的DM-i,一个是纯电的EV,两者在设计上有所区别,鉴于北京新能源指标只能上纯电动车,我们也只聊后者。

都说买车的时候价格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因素之一,这话自然不假,但在当下这个“看脸”的时代,对很多事物的好感始于颜值,更是情理之中。说几句题外话,其实不光是汽车领域,一个好的设计可以很有效的激发人们的购买欲,让自己看上去相比同类产品更漂亮、更高级、更有质感。比如我们现代人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的路由器,优秀的设计可以让这个再普通不过的东西看上去像一件艺术品。

再比如很多米家的产品,它们价格都不贵,也没有华丽丽的造型,但统一的极简风却吸引了不少忠实的粉丝。

优秀的设计不应该局限于大小、领域和价格,谁说亲民的产品不能有好的设计?秦PLUS EV的车头采用了EV Dragon Face设计语言,也是目前比亚迪家族最新的设计方向。因为其纯电动车的身份,EV版本封闭式的前脸相比混动版本更为简洁,一体性也更强,视觉效果更加前卫。

Dragon Face成功的设计理念就像是一个巨人,而如今的秦PLUS EV就像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开拓自己的风格,前大灯就是它露出“小心机”的地方。秦PLUS EV并没有照搬比亚迪其他车型上的“龙须”日行灯,而是使用了箭羽式的造型,平添一股中国风的元素。

如果观察的够仔细,你会发现设计师并没有因为秦PLUS EV是一款紧凑型级别的产品就放弃了对细节的打磨。前脸的下半部分使用了内凹的设计,这让车头的层次感更强,也增加了光影型面的变化。此处“心机”又在哪?中间的黑色饰条一直延伸到了两侧通风口的位置,下方更长的黑色饰条像眼线一样勾勒出包围的轮廓,秦PLUS EV独有的这个设计让它的前脸视觉效果更宽。

溜背的车顶弧线让秦PLUS EV多了几分柔美和运动,同时后轮眉上高高隆起的肩线又给车辆增加了力量感。看似冲突的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在拓展视觉宽度这件事上,秦PLUS EV恨不得抓住每一个细节,尾灯的“龙爪之痕”造型自然很吸睛,加上贯穿式的设计后,层次感、高级感和视觉延伸,一举多得。

比亚迪最新的内饰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建筑,左右对称的视觉效果一直被我们中国人所喜爱。这种风格在秦PLUS EV上得到了放大,以中间悬浮式屏幕为中心打造出“品”字形对称结构,所有功能区域都沿着中轴线向两侧不断延展至左右车门板末端,勾勒出一道连贯座舱前半部分区域的核心线条,空间感、环抱感都十分到位。

安全或许你看不到,但却很重要

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说在造型设计上下功夫,是对“面子”的负责,那在安全上用心,就是对“里子”的承诺。汽车安全,有时候像是玄学,它很重要,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用眼睛直观的看到,所以相比起造型设计、科技配置,它的优先级很容易就被挤到了后面。

气囊这个东西,相信所有人一辈子也都不想用上它,但它必须要有。骑摩托车的时候一定要把护具穿齐,头盔戴好,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这两个不同的事物,有着相同的道理,为的就是多一分安全,少一些遗憾。

秦PLUS EV上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现在看可能都算是老生常谈了,太多技术上和参数上的语言也不在这赘述了,一是过于枯燥乏味,大家估计也看不下去,二是已经有太多硬核文章讲述过了。但必须要强调的是,磷酸铁锂的抗高温性相比三元锂一定是有着先天优势的,前者的热失控温度普遍在500度以上,而后者的热失控温度有时甚至要低于200度。

当然,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这个温度上的差距体现不出什么,就像气囊在不碰撞的时候是个摆设一样。可一旦出现问题,这样的差距也会像气囊一样,是安全最后的防线。

不过必须得承认的是,磷酸铁锂也有着自己的劣势,比如能量密度相对低一些。这就像硬币有着正反面一样,几乎任何事物都能找出两面性。夏天戴头盔骑摩托的确很热,但那是对我们的安全负责。

从续航看本质

正如开头提到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回几年前的新闻看看,那时续航100、200公里的电动汽车可以卖到多少钱。而如今呢?秦PLUS EV用15万左右的价格做到了最高600公里的续航。能有如此巨大的差距,除了主机厂们的持续发力,和国家的导向也密不可分。

一个灵魂问题:“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如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真的只是因为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吗?并不是,或者说不全是。我国最主要的,甚至占到一半以上的电能来源都是火力发电,也就是烧煤,而且动力电池的生产和废电池的处理也并不比生产汽油更绿色。所以大力扶持电动汽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2020年,我国的进口原油量高达5.42亿吨,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为此我们花费了1736亿美元。而事实上,我们自己的原油产量并不低,位居世界前列,但对于消耗量来说,只能是锦上添花,这其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原油被提炼成了汽油和柴油用来烧。

更多的就不在这展开来说了,了解了上面那些,应该已经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国家如此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了吧。

以北京为例,现在电动汽车的配套设施、补能网络,已经不是几年前可以比的了。不用怀疑,未来也只会越来越完善。

还在用旧眼光看电动汽车吗?它早已经不是当年的鱼腩了。

写在最后 电动车的发展会一直持续下去,就像电子产品一样不断的更新迭代,未来一定比现在更好,这点毋庸置疑。但像秦PLUS EV这样的产品无论是在设计感、安全性,还是续航能力上都已经足够满足我们当下日常的使用。再加上政策引导下不断完善的配套体系,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全网精选留言 ////


TA的文章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