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v / 论内卷,还是国内的姿势多

论内卷,还是国内的姿势多

大家车言论

大家车言论

很久前

越来越严苛的环保法规,过去一直是摆在各个高性能及豪华品牌面前的一道坎,想要顺利迈过去,似乎就只有电动化这一条路了。

举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法拉利选择先推出插电混动系统的SF90 Stradale希望实现平稳过渡,保时捷则决定把最后的倔强都放在911车系上,其余车系都将更激进地拥抱混合动力和电动化。从这两家身上,就能轻易看清那些车厂们的小心思:越是“平民化”的产品,就越可以大胆电动化。

而像奔驰这种更接地气的豪华品牌,就更需小心应对不同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和对品牌的期望。

所以在前几天奔驰发布了一份企业的长期愿景,里面花了不少篇幅去讲述接下来的电动化布局。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奔驰还首发了一台名为Vision AMG的全新概念车。

奔驰把旗下的产品从高到低分成了三大类别,每个类别又将对应不同的电动化平台和技术。像这次发布的Vision AMG概念车,虽然外形上与此前的EQXX概念车颇有几分相似,但却是基于AMG.EA纯电架构开发。

按照官方的说法,AMG.EA平台会采用专用的高性能高压电池,这台Vision AMG概念车还采用了奔驰旗下子公司YASA开发的轴向磁通电机,兼备轻量化和高性能的表现。按照此前EQXX概念车的套路,这台Vision AMG概念车的技术相信也会下放到量产的AMG车型之上。

就连被誉为“传奇”的G级越野车也都会电动化。奔驰特意提到,“G级纯电越野车将成为首款可选配Sila Nano电池材料公司提供的顶尖电池电芯化学技术的梅赛德斯-奔驰车型”。

我特意查了一下这家公司的资料。这家公司的研究重点是硅阳极电池化学技术,用硅复合材料取代传统锂离子电池中的石墨电极。按他们的说法,采用此种材料制成的锂离子电池够将现有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20%%,未来甚至能够提高50%%。

它们也得到了奔驰的投资,北美的工厂将在2024年投产,时间上刚好能和奔驰的电动车计划相匹配。

看起来全球的环保的大趋势下,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产品也不得不以电之名继续存活。不过细看下,它们大多只是换了一种能源布局或驱动方式,本质上追求的品牌价值还是不变的,所以尽管他们也提出要智能化,但“新能源”未必是跟“智能化”划等号。

智能这方面,确实还是国内市场的土壤上发展势头更猛。近日轻舟智航举办的一次活动上,他们展示了一系列产品和技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推出的第四代量产车规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DBQ V4。

DBQ V4采用无盲区传感器方案,支持1-5个激光雷达、0-4个盲区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感知摄像头,实现360度无盲区、无死角的感知能力,且左右互为冗余。但这其中最引人热议的,是官方表示其标配版“以10%%的成本,实现99%%的L4能力”。

这一解决方案的成本仅1万元人民币。

如果大家对这个“1万元”概念不强,我们可以用另外的数据来简单比对下:此前元戎启行(自动驾驶公司)所公布的DeepRoute-Driver 2.0(L4级)成本为不到1万美元(约合6.41万元人民币)。

这个成本优势大得令人震惊。通过其官方透露的L4小车成果来看,在几种中国式的错综复杂、路边停车、行人五类车穿行的窄路中,轻舟智航这套L4的应对措施和避让行动都已经合格,剩下的就是在这个安全的大前提下,能否提高出行效率了。

当然了,这周的“风头趸”依然是比亚迪——首次采用CTB电池技术和iTAC扭矩分配技术的海豹终于发布了。据说一天不到的时间就收到了两万多台的订单。

先说这个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和名称和此前零跑C01的CTC技术算是同出一脉。不但能减少电池包对车内空间的侵占,也能更高提高车身刚性。就像这台海豹,车身扭转刚度超过了40000牛米/度。

而这套iTAC系统,其原理和目的跟我们熟知的ESP等电子辅助稳定系统类似,但和ESP的区别在于,ESP是能通过控制车轮上的动力和扭矩来达到目的,而iTAC是直接在动力输出端干预,实现适当降低扭矩、扭矩转移甚至输出负扭矩。

很显然,这是完全针对电动车特性设计的一套扭矩分配系统,实际效果如何还要试驾过才知道,但至少从设计思路上,是一个全新的方向。

所以,当这些尖端的技术和结构优化不断下探成本和进步时,这样的内卷无疑是对消费者非常利好,同时技术的先发者,也能更好拉开和对手的差距。

有意思的是,蔚来或许很快也要和比亚迪杠上了。因为它们的子品牌可能很快就要上线了。

消息称合肥市经开区与蔚来就NeoPark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整车二期和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套项目签署合作协议,计划2024年建成投产。蔚来内部人士透露:“蔚来子品牌的项目代号为ALPS(阿尔卑斯),车型售价在15万元到30万元之间。

如果新增的子品牌能一下子下探到15万元的区间,即使不能换电,但如果能享有蔚来目前的一部分服务和权益,岂不是相当于“买服务送车”?要知道,目前新能源新平台产品下,连小鹏P5、比亚迪海豹等A+级轿车都未能触碰15万元这个门槛,这价位目前能买的主流产品主要是大众ID.3、比亚迪海豚、广汽传祺Aion Y等。

蔚来子品牌的出现,对于本来成本和产品力就内卷严重的30万元以下区间或许就是一记降维打击的重拳,但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讲,就肯定是个好消息了。


全网精选留言 ////


TA的文章

视频推荐 ////